首页

南京女s紫萱

时间:2025-05-28 15:06:02 作者: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浏览量:75804

  中新社成都5月28日电 (记者 岳依桐)以“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下称非遗节)2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启幕。

  本届非遗节首设“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马来西亚槟城、泰国清迈、意大利巴里作为主宾城市,共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加,近600项非遗技艺参展。

  本届非遗节设置“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开幕巡游、“多彩非遗·传承对话”交流分享、“魅力非遗·国际大展”展示展销等三大主体板块和“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三大特色板块。

5月28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图为开幕巡游表演现场。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当日,51支国内外队伍参演开幕巡游,川江号子的高亢嘹亮、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热情奔放,意大利旗舞的优雅灵动、泰国民族舞的绚丽多彩轮番上演,文化在交流中美美与共。

  据了解,本届非遗节还特设“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16家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推出30余项可参与、可互动的科技体验装置,通过游戏、VR数字展览、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创新成果。

  波兰编织艺术家马切伊·帕夫拉克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非遗节展示波兰的传统文化,也期待与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不同文化的交流越频繁,我们就能越了解彼此”。

  本届非遗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将持续至6月3日。(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云南普洱景迈山:世代传承造就至美世界遗产

据了解,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占地106亩,主体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成后,该博物馆将设有中国长城文化陈列展厅、万里长城山海关专题展厅、“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展厅等,全面阐述长城的起源与发展、军事与防御、营造与建筑、武备与戍守、贸易与文化,同时讲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沿线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内容。(肖光明 李洋 代明君 制作 刘世炯)

解构新旧燃气表运行机制,谁掌握着燃气费的“阀门”

在复兴堡后院,一棵含笑树笔直挺立,枝繁叶茂。种下这棵树的,是谢东闵的儿子和儿媳。2009年以来,他们曾先后两次到访复兴堡,并捐赠相关文物史料。

最高检:2023年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2.2万件

据悉,本期研修班为期10天,是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8年以来举办的第14期海外华文师资研修班,此前13期研修班共培养了700名华文教师。(完)

习近平继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

赛场旁边的观棋室内,中国围棋队总教练俞斌和中国“棋圣”聂卫平也一边摆棋一边研究这场对弈。赛后,俞斌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盘棋有一锤定音的机会,打劫时有长时间优势,有一步下对,这盘棋就拿下了,有点可惜。”

中国科研机构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签约“地标生境”领域合作

(一)优化市场准入管理。对于涉及多类电信业务的新技术新应用,加强业务指导,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一次性申请、一站式审批”。完善电信设备产品系族管理,有序开展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自检自证试点。推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电信网码号资源使用证书、设备进网许可标志电子证照,加强互通互认。

相关资讯
人社部等十部门印发意见 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

投身于劳动并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留法学生不仅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一大批宝贵的新鲜血液,而且也在知识与文化领域大显身手。在北平中法大学与里昂中法大学成立之后,青年学子们的求学梦想有了实质性的拓展。在今天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的馆藏中,收藏有当时中国学生的注册名单以及博士论文原文。自1921年10月3日第一批注册的学生25名开始,至1946年10月1日最后一名来自山西的学生石贞德注册,至少有473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其中有90位左右是勤工俭学学生。现存资料中还留有131篇博士论文(截至2024年1月22日),涉及文学、法律、数学、物理、微生物、心理学、工程、医学和药学等多个学科。他们的指导教师不乏法国名师,例如国人熟知的居里夫人、汉学家马伯乐、雕塑家让·布夏、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维克多·格林尼亚等。不少中国学子毕业之后继续留在法国各研究机构或工厂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实际工作,包括巴斯德研究所、法国国家研究中心等。这些博士论文的选题多样,其中涉及中国主题或中法比较研究的较多,至少有40篇,对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经济、政治和风土均有论及。例如师从于马伯乐的我国语言学家陈定民,其博士论文主题就是“中文语音特殊性研究”。后来参与创立海南大学的农学家曾同春研究的是中国丝织业,回国后曾出版《中国丝业》一书。勤工俭学学生与更多留法学子回国后成为留法学派,任职于北平研究院以及各个高等院校,或成为各个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或为中法交流贡献力量。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